股票小额配资

期货配资模式 MCU市场需求萎缩,芯片大厂业绩变脸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股票小额配资

你的位置:股票小额配资 > 股票小额配资 >

期货配资模式 MCU市场需求萎缩,芯片大厂业绩变脸

发布日期:2025-01-17 15:54    点击次数:61

期货配资模式 MCU市场需求萎缩,芯片大厂业绩变脸

2月6日晚间,中国两大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688981.SH, 00981.HK)和华虹半导体(688347.SH, 01347.HK)分别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业绩。根据公告,中芯国际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为16.783 亿美元,环比增长 3.6%,同比增长3.5%。单季毛利率为 16.4%期货配资模式,环比下降3.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2023 年未经审核的全年销售收入为 63.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

* **放大收益:**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投资收益,让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获得更高的回报。

华虹半导体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未经审核)为4.554亿美元,同比下降27.7%,环比下降19.9%;单季毛利率为4.0%,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1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861亿美元,同比下降7.7%;全年毛利率为21.3%,同比下降12.8个百分点。

纵观财报,MCU等相关产品需求的减少是两家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MCU营收拖累业绩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均在财报中指出,全球消费市场疲软导致了公司经营业绩的下降。中芯国际在财报中称“过去一年,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全球市场需求疲软,行业库存较高,去库存缓慢,且同业竞争激烈。受此影响,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降低,晶圆销售数量减少,产品组合变动。此外,集团处于高投入期,折旧较 2022 年增加。以上因素一起影响了集团 2023 年度的财务表现。”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在点评业绩时则表示,受到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半导体产业极富挑战。但随着产业链去库存的持续,以及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渗透,近期半导体市场已出现提振信号。

对于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的下滑,华虹半导体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由于平均销售价格及付运晶圆下降”。对于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的下降,华虹半导体给出的理由同样也是“平均销售价格下降”。

2023年第四季度,华虹半导体95.8%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半导体晶圆的直接销售,而从营收结构来看,在晶圆销售中“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产品是该公司总销售收入中占比较大(销售收入占比为24.6 %,排名第二)且同比下降幅度极高(同比下降幅度52.6%)的产品。对于2023年第四季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2.6%的状况,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由于MCU及智能卡芯片的需求减少。

MCU产品需求的减少同样波及中芯国际的营收,尽管中芯国际没有在财报中直接公布各类用途的芯片的营收明细,不过从应用分类的营收变化可以看出端倪。2023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的“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以及“工业与汽车”业务的营收均出现下降,环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3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以及1.7个百分点。

MCU的下游应用主要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计算与存储、网络通信六大下游市场,根据IC Insights的调研数据,汽车电子为全球MCU最大下游市场,2021年市场份额占比达39%,且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计算与存储,消费电子以及网络通信分别占MCU下游应用市场的14%、14%和8%。中芯国际在上述业务上的营收下降从侧面印证了MCU应用市场当前的疲态。

同样,在终端市场分类方面,华虹半导体2023年第四季度“电子消费品”“工业及汽车”以及“计算器”业务的营收也分别同比下降了35.4%、18.2%和45.8%。摩根士丹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消费类MCU需求仍平淡,而工业MCU需求则由于宏观活动放缓和持续的库存去化,需求持续疲弱。

当然,除了MCU,部分NOR flash、MOSFET以及超级结产品的需求减弱也是影响上述两家晶圆代工厂业绩的原因。受2023年下半年上述相关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产能释放情况也受到影响。中芯国际第四季度产能为167.5万片8吋等值晶圆,产能利用率为76.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第四季度末月产能为39.1万片8吋等值晶圆,总体产能利用率为84.1%,环比下降19.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全球大厂业绩受挫

事实上,除了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近期多家模拟IC及MCU大厂,也公布了较为惨淡的营收业绩。

德州仪器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四季度营收为40.8亿美元,环比下降 10%,同比下降 13%;净利润为13.7亿美元,同比下滑30%。其中模拟业务收入为 31.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嵌入式处理业务收入为 7.5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

意法半导体的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四季度净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降低3.2%;毛利润总计19.5亿美元,同比降低7.3%。其中MCU和数字IC产品部(MDG)营收同比下滑11.5%,营业利润为3.42亿美元,降幅30.9%。

另一家美国MCU大厂微芯科技(Microchip)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7.657亿美元,同比下滑18.6%,环比下滑21.7%;毛利率为63.8%,低于去年同期的68.1%。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疲软及库存问题,微芯科技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对其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Gresham工厂实施关闭两周的处理。

微芯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nesh Moorthy指出,“我们的季度业绩低于指引,主要是由于业务状况疲软。”“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疲软,迫使客户减少发货并延长停工时间,以进一步降低库存风险,这使我们无法完成之前计划的积压发货。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短期挑战,我们的重点是确保业务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增长。”

国内方面,MCU大厂兆易创新日前也公布了三项营收指标大幅下跌的财报。该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57.66亿元,同比下降约29%;归母净利润约1.5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约9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0.2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约99%。兆易创新2023年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全年商誉、存货等资产减值损失预计6.12亿元左右。其中商誉减值损失预计3.8亿元左右,存货减值损失预计2.32亿元左右。

市场预期欠乐观

根据wind数据统计,尽管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MCU厂商的存货周转天数已经开始下行,但是相较于行业100-120天左右的存货周转水平,各家厂商的库存水位仍然居高。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MCU市场曾出现过短期的产品缺货,各家大厂持续拉升产能供给,这便导致了2023年下半年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当前,各方为了争夺市场、抢去库存,纷纷开启了价格战,上述MCU大厂的业绩表现便是市场的真实反映。

尽管当前已经有MCU厂商表示市场价格落底信号浮现,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华虹半导体产线的产能利用状况良好,不过MCU行业去库存化进程尚未结束。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若库存调整完成且需求回升,2024下半年仍有复苏的机会,整体复苏潜能较大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

对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展望,上述多家大厂也给出了并不乐观的预期。意法半导体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净营收36亿美元,同比和环比仍将分别下降15.2%和15.9%。德州仪器认为,2024年一季度营收将会介于34.5亿美元到37.5亿美元之间,大幅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0.9亿美元。中芯国际则预计一季度营收环比持平至微增2%。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樊雪寒

相关阅读 晶圆代工至暗时刻已过?下半年或迎需求回暖

浦银国际预计华虹毛利率触底时机快于中芯国际,后者收入增速可能呈现“double-U”的二次探底形态。

02-22 21:00 前总经理涉嫌挪用资金,中芯宁波再发声明

中芯宁波在公告中指出,一审宣判后,我公司不断接到各方垂询是否与被告人达成和解或谅解。我公司已向相关方一再声明,我公司尊重司法公正、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不与黄河、王瀛进行任何和解或谅解。

02-20 10:47 华虹半导体去年Q4业绩下滑,AH股双双大跌超10%,提振信号已现?

华虹半导体表示,2023年市场形势低迷,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来说是极富挑战的一年。但随着产业链去库存的持续,以及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渗透,近期半导体市场已出现提振信号,公司与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等产品均在第四季度有较好的表现。

02-07 13:59 华虹半导体:上半年下调几乎所有产品价格,盼ASP在四季度企稳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半导体行情尚未复苏。” 华虹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评论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时称。

2023-11-15 17:58 晶圆代工双雄三季度业绩承压 华虹半导体盘中下跌14.41%

即便产能利用率下降期货配资模式,华虹半导体和中芯国际仍有建设计划。

2023-11-10 13:5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首页 | 股票小额配资 | 股票配资交易系统 | 低息炒股配资门户 |

Powered by 股票小额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2 香港永華证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